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管理专家共识五大亮点

时间:2020-05-22 作者: 眼健康管家
分享: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国已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然而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系统性疾病,对眼部多个组织也会造成损伤,其中糖尿病性白内障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金眼科

5eb10e9b4bb049be3546ffd75963e2d6_3-2005221512243V.jpg

持续的高血糖通过改变晶状体渗透压、诱发晶状体氧化应激等多种途径加速白内障的发生发展[1,2],不仅出现视觉质量下降,并且可能加速原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进程,最终导致即使单纯行白内障手术也无法获得理想的视觉效果。为了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治疗提供临床规范及指导,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于5月14日发布首部《中国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以下简称《糖白患者管理专家共识》,就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系统疾病的控制、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多个方面为我国眼科医生提供临床规范及指导。

此次《糖白患者管理专家共识》基于众多国际指南并结合中国国情,聚合众多专家建议,呈现出以下五大亮点:

亮点一:清晰定义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标准

糖尿病患者一旦需要行白内障手术,建议在外科手术病房将血糖控制在5.5~10.0mmol/L[7]并保证术前血糖平稳,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亮点二:明确指导糖网患者如何选择白内障手术时机

白内障手术会进一步加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12],故而应综合考虑白内障和眼底病变两方面的情况恰当地选择白内障手术时机。

I.对于尚未出现DR或轻度非增殖期DR(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无需眼底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指征及时机参照正常患者;II.对于晶状体混浊已达中度但仍能窥见眼底,可进一步行眼底检查。发现中度NPDR及以上的患者,应先对眼底病变进行处理,若同时伴有DME可先行局灶/格栅样激光光凝或抗VEGF注射治疗,待眼底情况稳定后再考虑白内障手术;III.对于晶状体严重混浊,无法观察眼底且眼底成像检查质量较差的患者,应先行白内障手术,术后再对眼底进行评估治疗。若存在DME,则可术前、术中或术后行抗VEGF注射治疗。

亮点三:精准指导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I.术中并发症:合理选择散瞳药物,联合使用NSAIDs药物减轻炎症反应预防术中瞳孔缩小;通过增加灌注、降低负压以降低术中出现后囊膜破裂风险;使用粘弹剂和眼内灌注液以免角膜内皮细胞丢失。II.术后并发症:特别强调对于合并有DME的患者,建议术后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30-32]或玻璃体腔注射糖皮质激素(需排除青光眼病史)[33];同时对前、后囊膜进行抛光降低后发性白内障风险;加用人工泪液缓解术后干眼症;手术结束时,应注意做好切口水密,保持切口良好密闭性降低术后眼内炎发生率。

亮点四:专为糖尿病患者制定人工晶体选择建议

建议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满足患者基本视觉需求,同时建议植入疏水性人工晶状体降低后发性白内障发生几率。术前有DME的患者,可因为眼轴长度测量不准确而导致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偏差[44],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计算应主要参考光学生物测量所得的眼轴结果。

亮点五:重视眼底病变,建议常规术后随访

建议患者术后半年内每月至少随访1次,随访项目应包括视力、眼压、前节情况、眼底常规检查、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评估眼底病变情况。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组长姚克教授在发布会上表示:“在我国,大量患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存在术后视力恢复不佳的情况,这与术前未能及时筛查眼底疾病密切相关。”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副组长毕宏生教授也表示:“对于糖白患者来说,需要定期进行眼底筛查,通过OCT检查是否存在合并DME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此前,我国尚无共识对糖白手术的规范化治疗做出指导性意见,眼科医生只能依据个人经验指导糖白手术。此次《糖白患者管理专家共识》的发布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对于推动糖白领域的临床规范化管理尤其是眼底病的进一步筛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广州康晶眼科门诊部有限公司

广州门诊: 广州越秀区东风东路733号羊城同创汇编辑楼1-2楼

预约电话: 020-87001559

联系邮箱: kangjing-dr.e@jinyanke.cn

公司网址: www.jinyanke.cn

备案号:粤ICP备18106684号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粤(A)广(2023)第1414号

DR.E金眼科

(预约挂号)

眼健康管家

(学点眼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