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近视防控真的是眼科普界一个百说不厌的话题,年年有人说,年年有人问。不过问题不大,接下来小管家就挑选网友留言提问最多的4个误区作深度剖析,并给大家应对方法!
误区1电子产品就是孩子近视及度数加深的罪魁祸首?
电子产品本身其实与近视并没有直接关系,“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才是真正的元凶。
有相关研究表明,当我们在看向远处时,眼睛会保持安静和放松的状态。而当我们看向近处时,为了使目标成像清晰,眼部肌肉也会随之调节适应。长期、持续地看近处,眼部肌肉会一直处于收缩状态,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肌肉紧张、麻痹、调节功能紊乱,眼轴变长,最后演变为近视。也就是说,无论是看电子产品、阅读书本还是做手工,都有可能导致近视的发生。所以,管理好孩子的用眼距离和时间,是延缓近视的关键。
专家建议:
1、近距离用眼20-20-20法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休息20秒钟,并看向20英尺(6米)外的地方,避免眼疲劳;
2、每天2小时以上,每周超过11到14小时的白天的户外活动,可以延缓近视发生。误区2配眼镜没必要做眼科检查?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视力不好就是近视,不需要到医院做眼科检查,常去眼镜店进行简单验光和配镜。殊不知,很多疾病都能影响视力,如青光眼、白内障、黄斑变性其早期表现就是视力下降。如果只做验光配镜,而忽视眼科检查,就容易错过早期发现其他疾病的机会。
所以,发现视力下降应先做医学验光眼科检查。在排除了眼睛器质性病变,证实视力下降确实是由屈光不正引起时,再进行医学验光配镜。
专家建议:1、家长要首先带领孩子到医院进行眼科检查,排除其它眼科疾患之后,进行散瞳验光。
2、在孩子首次配镜时必须要进行散瞳验光,能通过散瞳光鉴别近视是真性还是假性。
误区3眼镜能看清楚就行不需要经常验光更换?
孩子的屈光系统在持续变化发展,只有定期检查,才能帮助做到正确防控。屈光检查不单单只是检验孩子的视力,还包括屈光度数以及各项眼部参数,比如眼轴长度等。一般建议家长每隔半年,就带孩子做一次专业验光/眼健康检查,以及时调整变形的镜架和监控眼镜度数的变化,度数变化超过50度甚至25度则需要及时更换镜片。
专家建议:
1、家长最好每隔半年,就要带孩子做一次专业验光/眼健康检查,度数变化超过50度需要重新配镜;
2、验光要找专业的机构或医院,能得到更加针对性的近视防控指导。
误区4近视了马上戴眼镜会让度数涨得更快?
有关研究已经表明,近视的发生发展主要来源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导致,与眼镜没有半毛钱关系。相反,戴度数合适的眼镜还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
配镜建议:对于学龄的孩子,一般不伴有斜视或者弱视的情况下,建议100度以上就必须考虑配戴眼镜了。同时,如果影响了正常用眼,即使没到100度也需要考虑配戴眼镜。经过研究表明,目前有效延缓近视的方式包括:特殊设计功能型框架眼镜(如周边视力控制镜片,渐进多焦点镜片等),特殊设计多焦点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OK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以及户外活动。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可以采用具有周边视力控制技术,或调解滞后管理技术设计的功能型光学镜片,能够进一步帮助控制近视发展。
专家建议:
1、近视100度以上应该开始配戴眼镜;
2、配戴度数合适的眼镜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
3、如果选择配戴框架镜,可以考虑包括周边视力控制技术在内的特殊设计镜片,进一步帮助延缓近视。近视是不可逆的,特别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近视孩子,更要把延缓近视做到位。
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许多关于近视的误区,家长们需谨慎明辨,以正确科学的观点来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