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源与初心:让大众不得眼病、少得眼病、得了病能高效、便捷、低成本解决(2015 年启航)
2015年,康晶眼科董事长赵云林基于十余年行业积淀,秉持着让“大众不得眼病、少得眼病、得了病能高效、便捷、低成本解决”的初心,提出 "眼科科普是眼健康的首选良药,科普知识源于专业积累" 的核心理念。由此,国内专业眼科科普媒体 —— 金眼科《眼健康管家》正式上线。
自创立之初,平台便确立 "临床积累为基、权威专家为盾、生动表达为桥" 的发展路径,力求将前沿眼科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应用的科普良方,为大众眼健康构筑专业防护屏障。

二、筑基与拓展:六年磨一剑的专业生态构建(2015-2021)
专家资源矩阵搭建 :
截至 2021年, 平台专访了超 1300 位三甲医院副高以上眼科医生,其中 400 余名为国内知名专家,涵盖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姚克、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王宁利、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赵家良等行业泰斗,构建起覆盖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病、眼表疾病等全专科的专家智库,有力保障了科普内容的权威性与前沿性。
科普形式与产品创新 :
- 多元内容载体:从传统的图文科普,到长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形式,构建了“眼健康管家”“科普小视频”“金眼科直播” 三大产品矩阵。例如,2016年起尝试音视频科普,2020年借直播热潮推出《我来说》《名医讲堂》等栏目,单场直播最高浏览量超 110万人次,有效提升了科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 案例化科普实践:通过“枸杞护眼功效”“人工虹膜手术”“巩膜镜与RGP对比”等典型病例与新技术解析,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可感知的实用内容。如“全国眼底病论坛证实枸杞有益眼睛”的科普文,阅读量达12W+,引发广泛关注,使科普更贴近生活更具实用性。

行业影响力深耕 :
- 会议报道与学术联动 :累计参与报道全国眼科重要会议超 100 场,包括中华医学会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全国干眼学术年会等,通过线上直播与专题报道,让基层医生与公众能够同步获取学术前沿动态。2020 年贵州省儿童眼病诊疗会议直播观看量达 11.79 万,2020 干眼西湖论坛直播覆盖 25.15 万用户,促进了眼科知识在行业内的快速传播与共享。
- 数据化运营成果 : 截至 2021年4月,《眼健康管家》积累了13万+忠实粉丝,文章平均浏览量超2000,最高浏览量达10万+;直播栏目形成稳定流量,《我来说》平均每场吸引110万+人次观看,成为眼科领域头部科普IP,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突破与爆发:直播时代的科普革新(2020 年至今)
2020 年,金眼科直播作为国内首家眼科综合直播平台正式发力,精心打造了多栏目矩阵:
《我来说》:聚焦全飞秒手术、青少年近视防控等大众关注议题,并结合疫情期“网课护眼”等热点,以生活化视角破圈,单期平均浏览量破百万,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参与,成为大众获取眼科知识的重要窗口。
《名医讲堂》《眼科的疆与界》:深耕专业领域,邀请葛坚教授讲解 “青光眼自我管理”、王智崇教授分享“干眼防治”等知识,单次观看量 5万至20万,搭建起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知识桥梁,助力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眼健康。
技术闭环设计:通过“直播+软文+小视频”的二次传播模式,结合直播间互动与引流转化,形成了“科普-信任-就医”的服务闭环,有效提升了科普效果和医疗服务的转化率。
四、价值延伸:从内容输出到行业生态共建
合作模式多元化:为眼科机构提供品牌曝光、专家 IP 打造服务,通过病例分析与技术推广精准触达患者;同时,为医疗厂家定制新技术科普,如“星趣控延缓近视”“波士顿人工角膜”等案例,实现了专业与商业的平衡,推动了眼科行业的发展。
传播网络立体化: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为核心,辐射头条号、微博、腾讯视频等全平台,构建起“专业内容 + 口碑扩散”的传播链。借助医生朋友圈与行业 KOL 的联动,打破行业壁垒,使科普信息能够触达更广泛的人群,扩大了科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五、未来展望: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的践行者
从 2015 年的单一科普平台到 2025 年的多媒体矩阵,金眼科始终坚持以“专业积累+创新形式”为双引擎,推动眼科知识普惠,为大众眼健康贡献力量。展望未来,金眼科将继续深耕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通过技术赋能与生态合作,致力于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眼健康的主人,为提升全民眼健康水平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