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科普

更多 +

汇聚全面眼科知识,涵盖婴幼儿视力呵护、青少年近视防控,以及中老年人视疲劳、干眼、白内障、青光眼等常见眼疾应对。覆盖全年龄段、全眼科病种,贯穿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助力大众成为自身眼健康管理的主人,尽享明亮视界。

​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11种常见眼底病,你都了解了吗?

发布时间:2025/06/27

作者:康晶金眼科

图片49.png

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

很多医生都在呼吁人们要定期检查眼底,可是当结果一出来,看着那图像上的橙色乒乓球,我小小的脑袋里满是大大的问号。

啥啊这是?我有病还是没病啊?

不慌,今天管家收集了11中常见眼底病的眼底照,有病没病,看看就知道!

图片50.png

  //  

一提到眼底这个眼科常用词汇,许多非医疗行业人士认为在眼球下方,其实不然,那眼底在哪呢?眼底其实是眼球内后部的组织,即眼球的内膜——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随着大众医疗专业知识的提升,眼底疾病已经越来越被大家熟悉,其中眼底彩照、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科B超都是眼底疾病检查的常用手段。

 

什么是眼底

临床上常说的眼底是指从晶状体往后的眼球内部结构,包括视网膜、眼底血管、视神经乳头、视神经纤维、视网膜上的黄斑部以及视网膜后的脉络膜等。

图片51.png

  //  

眼底遍布着丰富的血管与神经,涉及到的部位偏多,所以与其相关的病种也比较多和复杂,而且眼底病大多对视功能的损伤较为严重。

其中视网膜上的黄斑区是许多眼底病的高发部位,它是眼睛视觉比较敏锐的地方,负责收集大量的视觉信息,如果它出现出血、增殖、渗出等病理性变化,就可能造成视力明显下降。

 

 

在介绍异常眼底之前

我们先来看看正常的眼底检查结果。

  //  

图片52.png 

这是一个正常的后极部眼底彩照及黄斑区OCT图。

 

眼底彩照:眼底后极部各个组织结构

图片53.png

OCT:黄斑区视网膜的断面图,凹陷处为黄斑中心凹

 

 

异常眼底

……

  //  

图片54.png

 

 

0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也称为中浆,该病是发生在黄斑部视网膜的浆液性脱离,色素上皮脱离区可能极小而难以被发现。本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暗等症状。因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患者可自行恢复,但易复发,一般预后良好。

图片55.png

眼底彩照:黄斑区颜色变暗,像中心凹色红周边有光晕

OCT:黄斑水肿区是呈色三角型

  //  

图片56.png

 

02 黄斑裂孔(全层)

 

黄斑裂孔也就是就是老百姓说的眼底有个眼儿视网膜膜裂了,指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至感光细胞层发生的组织缺损, 严重损害患者的中心视力。

图片57.png

眼底彩照:黄斑区裂孔,呈红色圆形

OCT:裂孔处无组织无光反射,呈黑色

  //  

图片58.png

 

 

03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因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使血管内壁增厚、粗糙,导致血流减缓或瘀滞形成血栓阻塞血管;或因其他原因引起血液浓度高,或因血压过低,引起血液流动缓慢而引起血栓使视力突然减退的疾病。

图片59.png

眼底彩照:视网膜火焰状出血

OCT:黄斑区囊样水肿,水肿区呈黑色三角型

  //  

图片60.png

 

 

0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也就是所谓的眼中风,大多是因为血管栓子栓塞、动脉痉挛、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内膜炎等血管壁的改变、血栓形成、或者血管外部压迫引起,主要表现为单侧眼睛突然视力急剧下降,甚至无光感;

 

本病一旦发病需要及时尽早治疗,但是大多患者就诊时就已经失去抢救时机,所以通常本病预后较差。

图片61.png

眼底彩照:眼底色呈灰黄,黄斑区呈樱桃红色

OCT: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呈红色、黄色高反射(中箭头),其下方水肿,呈遮蔽暗区(短箭头)

  //  

图片62.png

 

 

0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指的是没有出现新生血管,没有出现增殖膜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出血、渗出、缺血以及水肿等症状。在治疗中,对于重度的非增殖期糖网患者,可以进行全视网膜光凝的治疗,伴有黄斑水肿的患者,也可以考虑进行抗VEGF的治疗。

图片63.png

眼底彩照:眼底黄斑区黄白色渗出,视网膜诸多出血

OCT:黄斑区囊样水肿,水肿区呈黑色椭圆形

  //  

图片64.png

 

 

0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糖尿病患者血糖不能长期得到控制时,病情恶化会引起视网膜病变,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是由于血糖的升高导致眼部缺氧缺血形成的增值型视网膜病变。

 

这种疾病是比较严重的,要及时的手术治疗,并且还要及时的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综合治疗,通常控制糖尿病,合并患者需要定时定期的注射胰岛素。尽量避免糖尿病并发症。

图片65.png

眼底彩照:玻璃体内可见出血及白色半透明纤维增殖膜

B超:玻璃体内积血,伴局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呈梯形板凳状

  //  

图片66.png

 

 

07 玻璃体内积血

 

玻璃体积血是眼外伤或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造成视力危害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出血不仅使屈光介质混浊,而且能对眼部组织产生严重破坏作用;

 

少量出血可有飞蚊症或红色絮状漂浮物;

 

大量出血时,玻璃体内可有大量红细胞或凝血块。诱发此病的原因较多,其中包括眼外伤、糖尿病、手术,以及自发性。玻璃体积血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图片67.png

眼底彩照:混浊不清

B超:玻璃体内的积血呈弥漫浓密中等回声点

  //  

图片68.png

 

 

08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干性)

 

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起病缓慢,患者视力不知不觉地减退,可有视物变形,双眼程度相近。

 

病程早期眼底后极部可见大小不一的黄白色类圆形的玻璃膜疣,可以融合,色素上皮增生或萎缩,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后极部色素紊乱,进一步出现边界清晰的地图样萎缩区。发展到晚期,该区内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可见到裸露的脉络膜大血管。

图片69.png眼底彩照:眼底大量玻璃疣,呈金黄色小点

OCT:玻璃疣呈一个一个小的拱形隆起,红色小拱形

  //  

图片70.png

 

09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湿性)

 

湿性黄斑变性表现为突然单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或出现中央暗点,另一眼可能在较长时间后出现症状。眼底后极部视网膜下出血、渗出,其中有时会见灰黄色病灶,即可能为新生血管。

图片71.png

眼底彩照:黄斑区出血,出血周边呈黄白色

OCT: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轻度隆起,下方有黄色高反射的出血及新生血管,呈纺锤状

  //  

图片72.png

 

 

10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较严重的,较常见的致盲性眼病。视网膜是眼内一层半透明的膜,是感受外界光信息的重要组织,位于眼球内的底部,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视网膜共分为十层,其中神经上皮层就有九层,是眼睛的感光层,在神经上皮层外为色素上皮层,两层之间存在着潜在的间隙。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视网膜脱离后得不到脉络膜的血液供应,色素上皮易游离、萎缩,如不及时重定复原,视力将不易恢复。

图片73.png

眼底彩照:上方网脱,眼底颜色较下方变浅,存在褶皱

B超:脱离的视网膜与视神经相连,呈漏斗状V字形

  //  

图片74.png

 

 

11 高度近视眼底病变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指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增殖血管,通过Bruch膜的裂口而扩展,在Bruch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或神经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或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与脉络膜之间增殖形成,许多累及RPE-Bruch-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疾病均可导致CNV的形成,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多见于黄斑部,因而损害中心视力。本病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于成人眼,特别是60岁以上者。应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

图片75.png

眼底彩照:豹纹状眼底,黄斑区出血,出血周边呈黄白色

OCT: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表现为一个隆起的小鼓包


眼科科普

更多 +

汇聚全面眼科知识,涵盖婴幼儿视力呵护、青少年近视防控,以及中老年人视疲劳、干眼、白内障、青光眼等常见眼疾应对。覆盖全年龄段、全眼科病种,贯穿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助力大众成为自身眼健康管理的主人,尽享明亮视界。

预约挂号

提交预约

预约成功

您已成功预约康晶金眼科门诊陈庆明医生号源,就诊时间:2025-06-03上午09:00-12:30,就诊编码:0000156206。请于就诊日携带身份证和医保卡于导诊台报到。

查看预约信息 返回首页

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结果

支付成功

查看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