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发生率增高是全球性问题
而近视发生年龄提早、
近视进展速率提高
在中国尤其明显
高度近视占比提升
病理性近视致盲问题
也将越来越严重。”
这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胡亮教授在今年全国眼科年会上
提到的问题。
近视发生发展机理是怎样的?
近视从发生到病理性变化的过程
有什么关联性?
近视发生发展的干预方法?
你我每天都被近视影响着
胡亮教授提到
屈光不正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
比如——
高度近视中(屈光度≥600度)
64%有运动方面的障碍
51%影响日常生活
28%在专业工作上有影响
未矫正的高度散光
显著降低阅读流利性
严重影响学习兴趣和成绩
远视性屈光参差
也会显著影响阅读能力
病理性近视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
单纯的高度近视不可怕
戴个眼镜就好了。
但病理性近视占总致盲率的20%
并发症包括:
后巩膜葡萄肿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视网膜萎缩、变性和出血
视网膜脱离
开角型青光眼
视网膜裂孔
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漆样裂纹
任何一种背后都有致盲风险。
但是单纯性高度近视患者
也不能掉以轻心。
研究发现,单纯性高度近视者在无任何并发症出现时就已经发生视网膜微结构的改变,通过高分辨率OCT 发现,在高度近视发生明显的临床表现之前,其视网膜多个层次的厚度已有显著的下降。
高度近视眼与正视眼相比:
1. 视锥细胞密度降低、细胞间距增大,提示高度近视眼存在光感受器细胞的损伤和凋亡
2. 视网膜微血管网的密度和复杂度降低,提示视网膜微血管网的丢失和闭塞
孩子近视不仅和遗传有关
还可能跟双亲的年龄有关
胡亮教授还指出,近视和遗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双亲是近视,孩子的近视概率高1.4倍。
而且近来发现一种全新的早发型高度近视致病基因BSG,该基因突变率余患儿父母的生育年龄正相关,比如父母是35岁后才生育的话,高度近视的几率越高。(注:早发型近视:发生年龄早,进展性快)
环境因素就比较多了,比如从小就接触电子产品、经常在照明条件不佳的环境下学习,都容易诱发近视。
近视的干预应该是“综合”的
想要从小防治近视,首先要意识到“学业”环境是源头。
孩子学业要求伴随的阅读时间、专注度、阅读距离都要规范,阅读界面和学习环境照明也要符合要求。
另外,如果发生真性近视一定要戴镜矫正!可选择框架眼镜或接触镜(包括特殊设计的接触镜、角膜塑形镜和多焦软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