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岁的小刘近日去医院进行激光矫正视力手术,检查眼睛后,医生发现他的眼内压值介于28-32mmHg,高于常人(一般在21mmHg左右),报告显示他有青光眼的症状。接受治疗后,目前病情已得到控制。
医生指出:如果是四五十岁才来医治,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并发症,甚至影响视力,有失明的危险。
很多人认为,验光师给近视者检查视力,就是定期检查眼睛了。
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验光师检测的是中央视野的视力问题,使用的仪器无法检测到眼旁的视野,不能检查病人是否患有「青光眼」等眼疾。
而一旦发生急性「青光眼」,如果不立即进行降压处理,过高的眼压会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逐渐缩小,患者可在48小时内完全失明。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相关数据显示,「青光眼」是全球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眼病,但目前公众对于「青光眼」的认知度较低。
「青光眼」发病隐蔽,时常因症状不明显而忽略,常发于中老年人,中国主要眼病流行病研究资料显示,目前中国40岁以上人群患「青光眼」病率为2.3%,致盲率约30%;而因现代人的用眼习惯,「青光眼」病已呈年轻化趋势,熬夜追剧、熄灯后玩手机等不良习惯都是「青光眼」的潜在隐患。
青光眼:
作为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它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眼压相对或绝对升高,导致超过视神经所能耐受的程度,从而引起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而视神经的损伤不仅不可恢复,并且视力会渐进性下降,严重的将会导致失明。
「青光眼」导致的盲,不管如何治疗都不能复明。但如果注意症状和体征,早期发现的「青光眼」可以得到治疗。
青光眼早期一般有哪些症状:
❶ 眼压升高:用眼压计测量,正常眼压范围10-21mmHg,用手指触按眼球富有弹性,当眼压上升到25-40mmHg时,用手指触按眼球好似打足气的球,比较硬。当上升到40-70mmHg时,再用手指触按,眼球硬得跟石头一样。同时,角膜雾状水肿是眼压升高的表现;
❷ 视野变窄,视力减退、镜片度数猛增;
❸ 头痛眼胀:由于眼压急剧上升,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患者常感到偏头痛,眼睛肿痛;
❹ 恶心呕吐:眼压升高还可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及呕吐神经中枢的兴奋,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
❺ 虹视:由于眼压升高,眼内体液循环障碍引起角膜水肿,折光改变,这时看日光特别是看灯时会出现外圈橙红,内圈紫蓝,中间挟绿色的彩环现象。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最好立即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青光眼该如何治疗:
在临床上的「青光眼」类型繁多,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大致可分为原发性「青光眼」(包括闭角型与开角型)、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和混合型「青光眼」四类。
「青光眼」属于慢性病,跟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是终生都需要管控的疾病。特别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虽然不能治愈,但是能够长期的用药或手术进行干预。
目前「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降低眼压,保留视功能。只有把眼压降到正常的范围之内,才有可能保护视神经,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不再受到损害。
控制眼压的办法有哪些?
想要控制好眼压,可以通过药物和激光治疗,减少房水产生,增加房水流出;或通过手术的方式来增加房水的流出或减少房水的生成;定期监测眼压。
绝大多数「青光眼」患者通过积极的药物、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可以使眼压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长久保持良好的视力和视野。只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眼压控制不良,但也可以通过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来保存有用的视力,尽量延缓失明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