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矫正屈光不正的首选,框架眼镜在近视防控领域可谓是一骑绝尘。
各种琳琅满目的防控镜片,双光镜、周边离焦眼镜、微透镜和微柱镜设计,乱花渐欲迷人眼。
而周边离焦镜片是就是近视防控镜片其中的“顶流”。 虽然周边离焦镜片在临床上已有数据证明,延缓近视进展的效果平均可减缓30~60%,但每个孩子个体情况不同,不可避免地会有防控效果上的差异。 动辄上千元的镜片,如果防控效果不佳,对家长来说不啻于是一种打击。 所幸,大部分厂家都会出一个政策:半年内近视度数增长≥50度(不包含散光),可启用“免费换片”保障计划。 这到底是兜底保障还是心理安慰? 配了价格不低的离焦镜片,家长自然期望值拉满。但是要知道,近视防控,打组合拳才是王道。 生活方式的改进(用眼习惯、户外活动),光学方法的采用(配防控镜片或是角膜塑形镜),药物方法的加持(低浓度阿托品的使用),都有可能会影响防控的效果。 在近视防控的漫漫长路上,家长也不应该只关注度数的增长,同时还应关注眼轴、角膜曲率等完整数据,眼轴增长0.3mm,比起度数增长100度更值得警惕。 配戴了离焦镜片后,至少每三个月一定要进行定期的眼轴检测以及镜片的状态检查。 当同一款镜片使用半年后增长仍超过50度(或眼轴年增长≥0.2mm),说明该方案对孩子的效果不佳,此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更改合适的防控方案,而不是本末倒置,为了免费换镜而换镜。 目前市面上的离焦镜片,产品种类较多,并且差异化较大。具体选择哪种镜片,还是要到专业医疗机构,通过医学检查后再进行验配。 如果孩子控制度数相对稳定,也并不是意味着一副眼镜就可以带到底。在质保期外,出现这种情况也需要换镜片: 质保期外度数增长 离焦眼镜一定要足矫,足矫对于近视控制更好,首次验配离焦镜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如果盲目为了追求舒适而降低配镜度数,容易影响近视离焦镜的近视防控效果。 而且为了保证防控效果,离焦镜片建议长戴,而不是只在看书学习的时候戴一下。 如果孩子在戴镜超过半年后度数有增长,那么便需根据检查数据,由医生判断是否换镜。 镜片磨损老化 使用时间长了或是保养不妥当,会出现镜片氧化透光率降低、有明显细纹和划痕等情况,特别是离焦镜片的近视防控区域受到影响,戴镜也视物模糊,那应根据验配医生评估,尽快更换,以免影响后续近视防控的效果。 脸型、瞳距变化 儿童青少年处于快速发育的生长阶段,如果在半年、一年或更长时间发现孩子镜框夹脸、镜框太松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检查单眼瞳距,如果瞳距增长超过2毫米则需更换镜片。 这是因为离焦镜的光学中心要对准瞳孔中心,否则会产生棱镜效应。 当光学中心和瞳孔中心产生距离差,导致焦点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变化,从而获得错误的视觉信息差,长期如此会导致视觉疲劳,甚至是加深近视度数。 离焦眼镜一般是建议1-1.5年进行更换,具体要依据复查后孩子视力的变化情况以及镜片镜架实际使用情况而定,要是度数控制效果佳、镜片维护得好且没有出现以上状况,则可适当延长镜片的使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