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视呈现高发、发病低龄化和重度化趋势,儿童近视防控逐渐成为重点公共健康问题
儿童阶段是近视管理的黄金时期,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近视发生前采取合理的用眼习惯,保护眼睛健康以预防近视,近视发生后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干预近视发展,可令儿童近视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儿童近视防控领域需要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OK镜作为非手术治疗方式之一,用于儿童近视防控中的治疗效果已被广泛认可,但儿童个体的差异加上临床诸多因素,均可能影响角膜塑形镜防控近视的效果,因此有眼科专家提出,可尝试联合治疗方案:
1.OK镜与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联合治疗: 阿托品是一种抗胆碱药,为M-受体阻断剂,低浓度的阿托品常常被用于在近视的防控,研究表明0.01%阿托品滴眼液能有效缓解近视的发展,规律用药1年以上可有效防控学龄前儿童近视的发生发展,多项研究指出0.01%阿托品滴眼液与角膜塑形镜联合应用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儿童青少年患者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等增长,有效控制近视进展。
2.夜戴角膜塑形镜配合日戴框架眼镜:用于青少年高度近视中,能有效减轻高度近视患者近视增长以及眼轴拉长。
3.联合视觉训练: 对于出现双眼功能视觉异常近视患者,通过视觉训练提升双眼视觉能力,避免调节滞后促进近视增长,同时联合角膜塑形镜有效改善视 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问题。将角膜塑形镜与药物治疗、视觉训练等联合治疗儿童近视,可结合不同治疗方式的优势或弥补单一治疗方式的不足,应用儿童范围更广,疗效更好。
角膜塑形镜
对于OK镜的使用,可能家长们还有一些疑问,以下是几个主要问题的解答:
孩子戴了OK镜后, 如何判断近视控制效果?
配戴OK镜后,角膜曲率发生了变化,因此验光是不准确的,这时对近视的控制效果主要通过眼轴判断。
6~12岁的孩子,1年的生理性眼轴增长在0.2mm以下,如果孩子1年的眼轴增长控制在0.2mm,说明控制效果是不错的,实际近视度数的增长可能只有25度左右。如果3个月的眼轴增长就超过0.1mm,一年就会增长0.4mm,这就表明控制的效果不太好了。总的来说,如果孩子3个月的眼轴增长控制在0.1mm以下,特别是能达到0.05mm以下,属于很不错的效果。
如果佩戴OK镜前忘记点低浓度阿托品, 可以在戴镜状态下补点药物吗?
不建议这样做。如在戴OK镜前忘记滴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不建议在戴镜状态下补点药物。可选择当日不点药物,并注意后续使用中先点药再戴镜,养成好习惯。
低度数和高度数验配OK镜, 各有什么优缺点?
近视低度数的孩子佩戴OK镜,体验更好,因为压迫作用轻微,孩子更容易接受,舒适度更佳,基本全天可以保持1.0甚至更好的视力,甚至偶尔停戴一两天,视力也能维持,不用外加框架眼镜。
近视度数高的孩子,选择镜片的品牌有所局限,镜片设计倾向于稍厚,设计降幅比较大,白天的视力有可能出现波动,到下午或者晚上存在视力减退的可能,但控制近视的效果反而不错。
对于低度数的孩子验配OK镜, 如何可以让近视控制效果相对好些?
选择OK镜控制近视,并不只是购买产品这么简单,需要眼科医生根据情况定制不同的控制方案。对于初发近视,在OK镜设计上倾向于降幅足矫甚至少量过矫、镜片光学区缩小、优选散光设计等方式,力争把周边离焦量做大。同时,定期监测眼轴长度,择机配合低浓度阿托品联合治疗。
近视度数超过多少度, 就无法验配OK镜了?
近视度数越高,需要压平的量就越大,对角膜的影响也越大,目前国家规定的设计降幅不能超过600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