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科普

更多 +

汇聚全面眼科知识,涵盖婴幼儿视力呵护、青少年近视防控,以及中老年人视疲劳、干眼、白内障、青光眼等常见眼疾应对。覆盖全年龄段、全眼科病种,贯穿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助力大众成为自身眼健康管理的主人,尽享明亮视界。

指南速递|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眼病防控专家共识(2022年)

发布时间:2025/06/25

作者:康晶金眼科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眼部疾病。目前临床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眼病缺乏统一认识,多数眼科医师仅凭个人经验进行诊疗,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也缺乏统一标准。为此,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分会组织我国眼病及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专家,在参考相关文献和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达成共识性意见,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眼病的规范化防控。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播散,有关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眼病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目前临床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眼病缺乏统一认识,多数眼科医师仅凭个人经验进行诊疗,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也缺乏统一标准。为此,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分会组织我国眼病及公共卫生流行病学专家,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眼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病因、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相关问题,在参考国内外300余篇相关文献和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性意见,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眼病的规范化防控。



一.新型冠状病毒眼病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征


(一)定义


新型冠状病毒眼病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系列眼部疾病,包括眼部炎性反应性病变、眼部血管性病变、视神经炎、颅神经麻痹或Miller Fisher综合征等,可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首发病变、伴发病变或唯一病变。



(二)流行病学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眼部病变的比例为0~35.71%,多以结膜炎为首发病变,较肺部病变更早出现。


1.传染源:新型冠状病毒与2018年采集的2株蝙蝠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具有88%同源性。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


2.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眼表传播,眼部传染途径为飞溅物⁃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鼻⁃眼传播、口⁃眼传播、手⁃眼传播及眼分泌物和泪液传播等。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具有结膜炎等结膜相关疾病的患者更易感染。



二.新型冠状病毒眼病的病因及致病机制


(一)病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β冠状病毒属,与201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基因组同源性为79%。新型冠状病毒有刺突蛋白(S)、核蛋白(N)、基质蛋白(M)和包膜蛋白(E)4种结构蛋白。



(二)致病机制


感染机制:新型冠状病毒通过S蛋白与靶细胞上的人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受体或细胞外基质


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结合而进入细胞,靶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酶丝氨酸2可辅助新型冠状病毒进入细胞。导致组织损伤机制:病毒的直接损伤、过度炎性反应和细胞因子风暴、氧化应激反应和缺氧、嗜神经毒性。



三.新型冠状病毒眼病的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眼病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症候群涵盖眼部炎性反应性疾病、血管性疾病、神经性疾病等多个方面。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眼部异常或病变时,临床中应结合患者流行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避免扩大关联。



(一)眼部症状及体征


1.结膜炎:最常见的新型冠状病毒眼病为结膜炎。患者单眼或双眼发病,眼红、畏光、眼痛、眼痒、异物感、流泪,无明显视力下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可有球结膜水肿、球结膜下片状出血,结膜囊可见水样或稀薄黏液状分泌物,下睑结膜可见滤泡,可有假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若累及角膜,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角膜上皮下浸润,上皮缺损,荧光素染色阳性。结膜炎可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首发病变或唯一病变,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结膜炎并非均是新型冠状病毒所致,应注意鉴别诊断。


2.眼部其他炎性反应性病变:浅层巩膜炎、葡萄膜炎,表现为眼红、异物感、眼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巩膜浅层呈扇形充血,葡萄膜炎患者前房见细胞、渗出物及组织粘连。


3.眼部血管性病变:少数患者可出现视网膜血管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表现为无痛性视力下降或无光感,瞳孔对光反应缺失,眼前节检查无明显异常,眼后节检查黄斑中心凹处可见樱桃红斑,视网膜泛白。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表现为视物有固定性遮挡,视力下降,色觉异常,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微血管渗出或出血性改变。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累及大动脉,可造成不完全性眼动脉阻塞,表现为视力丧失至无光感,眼前节及眼球运动无异常,瞳孔相对传入阻滞,视盘水肿,视网膜白化,呈缺血性改变。


4.视神经炎:视力急剧下降,伴眼球转动痛,可伴有脊髓炎。急性期过后,视力可有所恢复,但可遗留视野缺损。眼底检查见视盘水肿,可出现视盘周围下液体及脉络膜周围皱襞。急性期过后可有视杯与视盘直径比增大,视盘苍白,严重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


5.眼眶神经病变:少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并发眼眶神经病变,如Miller Fisher综合征,表现为第三颅神经麻痹,出现上睑下垂、复视、斜视,肌痛,面部及双下肢感觉异常,共济失调步态,眼球震颤。合并滑车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运动落后。Adie瞳孔,表现为视物模糊、复视、瞳孔散大,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瞳孔散大,胆碱能超敏试验阳性。



(二)全身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眼病患者除了眼部病变外,常合并全身感染疾病,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相关症状,而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还可出现全身多系统炎性反应综合征症状。此外,与其他病毒性结膜炎类似,新型冠状病毒眼病患者可伴有耳前淋巴结和下颌淋巴结肿大。



(三)检查新型冠状病毒眼病患者眼部表现不典型,需要结合相应检查进行诊断。


1.常规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液沉降速度升高。


2.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


(1)病原学检查: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在咽拭子、结膜囊拭子或眼内液等标本中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可采用逆转录介导的等温扩增提高检测速率。数字聚合酶链反应、高通量测序等新型检测方法可提高检出率。


(2)血清学检查:对以下患者可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1临床怀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者;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处于恢复期且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者。


3.眼部检查:1裸眼视力(远视力和近视力)和矫正视力;2眼压;3眼前节情况;4散大瞳孔后检查眼底情况。


4.影像学检查:采用相干光层析成像术观察眼底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及血管渗漏样棉绒斑改变,行眼眶CT及MRI检查,观察眼部神经改变。



四.新型冠状病毒眼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返回列表

眼科科普

更多 +

汇聚全面眼科知识,涵盖婴幼儿视力呵护、青少年近视防控,以及中老年人视疲劳、干眼、白内障、青光眼等常见眼疾应对。覆盖全年龄段、全眼科病种,贯穿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助力大众成为自身眼健康管理的主人,尽享明亮视界。

预约挂号

提交预约

预约成功

您已成功预约康晶金眼科门诊陈庆明医生号源,就诊时间:2025-06-03上午09:00-12:30,就诊编码:0000156206。请于就诊日携带身份证和医保卡于导诊台报到。

查看预约信息 返回首页

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结果

支付成功

查看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