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老花,老眼昏花~
说到老花眼恐怕大家并不陌生,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家里的长辈想看个手机都得仰着头看,可以说是相当辛苦了。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老花眼就是远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NO!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想要真正了解老花,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眼睛能够看见东西”
人的眼睛之所以能看到各种东西,是因为物体受到光的照射后,能把光向四面八方反射出来,这些反射光到达眼睛里,眼睛通过其特有的功能,我们就能看到东西。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没有光的反射,眼睛就没办法看见东西了。
可是这又与老花眼有什么关系呢?
别急,来看看这个。
//
当眼睛没有任何屈光不正等问题的时候,一般被称为正视眼。看远的时候,进入眼睛的光线是平行的,通过眼睛的聚焦功能,在视网膜上形成唯一的焦点,就可以看清晰物体了。
人眼看近的时候,进入眼睛的光学不是平行光线,而是更加发散的光线,人眼看近的第一时间,焦点是落在视网膜后的,就形成“模糊像”,就会刺激晶状体鼓起,然后把焦点拉回到视网膜上,看近就清晰了。
人眼能动用的最大调节力叫做调节幅度。
当人的年纪越来越大,晶状体逐渐老化导致弹性持续下降,调节力不足的时候,就出现了老花。
年纪越大,晶状体的弹性越来越差,调节幅度越小,也就越发难以看清近处的东西。
虽然和远视很像,都是近处雌雄难辨,但两者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远视指平行光束经过调节放松的眼球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当眼球的屈光力不足或其眼轴长度不足时就产生远视。这种眼的光学焦点在视网膜之后,因而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像是模糊不清的。为了看清近处物体,要利用调节力量把视网膜后面的焦点移到视网膜上,一般用凸透镜矫正,故远视眼经常处在调节状态,易发生眼疲劳。
而老花眼是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力问题,是一种伴随年龄增长自然发生的生理现象,视力正常的人通常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老视症状。此外,眼睛的屈光状态、身高、臂长、阅读习惯、身体素质、人种、生活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老花眼的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
老花眼可以说是必然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摆烂,为所欲为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用眼习惯,导致眼睛损耗严重,那么老花眼很可能会提前到来。
当然,已经患有老花的同学也不要掉以轻心,如果没有良好用眼习惯,晶状体提前老化,那么等待你的就是白内障了!
1
阅读、工作时要注意不要过强的光线,过强光线容易使晶状体提早老化。
2
注意锻炼身体。要多做一些全身运动锻炼,增加全身血液循环,对眼睛肌肉都有益处。
3
正确掌握阅读方法。读书时要舒适的坐着。全身肌肉放松距离眼睛约30厘米以上,不要过分前倾,否则会影响到背部肌肉的劳损。不要在床上看书,过度疲劳,不要强行读书。
4
要集中一个小目标注视。不要用斜视的余光看东西。
5
从暗处到阳光下,要闭目。不要让太阳光直接照射到眼睛看电视电影的时间,不宜过久,保持好视距。
6
注意饮食营养。多吃动物肝脏,胡萝卜,核桃仁,黑小豆,鸡蛋,红枣,菊花,黑芝麻等。
7
用眼不要过度,合理休息眼睛,过度用眼会让眼睛调节看远看近的能力下降,睫状肌疲劳,老花就提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