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科普

更多 +

汇聚全面眼科知识,涵盖婴幼儿视力呵护、青少年近视防控,以及中老年人视疲劳、干眼、白内障、青光眼等常见眼疾应对。覆盖全年龄段、全眼科病种,贯穿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助力大众成为自身眼健康管理的主人,尽享明亮视界。

踢球导致视网膜脱离?哪些运动适合现在的你?

发布时间:2025/06/30

作者:眼健康管家

很多人都喜欢踢足球

 4bdd3ac854400bae89ae69c928deebb.png

但并非适合每个人

 

尤其是:

 

高度近视者一定要慎重!

 

412日,郑州的小张和朋友一起踢球,期间奋力用头顶了一下球,谁知就是这一下,他的左眼却出现视物模糊的状况,而且眼前有一个固定的黑影在逐渐增大,挡在眼睛的中间。小张赶紧到医院就诊,一检查发现眼底视网膜有一个裂孔,几乎已经脱离,最终被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视野当中出现阴影遮挡感、闪光感,若脱离的视网膜累及到黄斑部则可出现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如若治疗不及时,患者的视力将可能严重受损甚至永久性视力丧失!

 

这就奇怪了,明明是头碰的球,眼睛怎么会出现问题呢?医生称小张双眼本身就高度近视,大概在800度,高度近视后眼周变长,眼球变大,眼球壁的各层也跟着变薄,这样受到外力冲击就会出现破裂或脱离。目前经过手术修复,小张的视网膜已经复位。

 

既然高度近视容易引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那做过近视手术的人会不会也有这个风险呢?高度近视的人需要避免哪些剧烈的运动?除了高度近视还有哪些因素会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与高度近视的关系。

 

高度近视可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大家都知道,高度近视的人眼轴会增长,于是,眼底容易发生病变,从而导致诸多严重并发症,其中高度近视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风险较非高度近视者高7-8倍!

 

为什么会这么高?先来看看正常人的眼球。

 77c02980cdbabbb5887c65ac61477cd.png

我们的眼球是一个直径约24毫米的球体,它由眼球壁和包在眼球内的一些组织结构组成。而高度近视,会导致眼周变长,眼球变大(所以高度近视者眼睛看起来“突”),眼球壁的各层也跟着变薄。

 

可以这么理解:

 

我们的眼球好比是同样大小厚度的气球,正常情况下如同往里边只吹了5口气,而高度近视的眼球里却至少吹了10口气!若近视度数越高,则里面充满的气体则越多,这难免会使得气球壁被撑得越薄、越危险。

 

而且视网膜是有一定的厚度的一层膜,如果眼球被撑大,无限拉长后,必然在某一些部位出现过薄的区域。过薄的区域易“破洞”,如果同时伴有玻璃体液化等问题,液化的玻璃体等眼内液可能从“破洞”口灌进去,由于重力、牵拉等原因使视网膜从眼球壁脱离下来,这就是所谓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近视手术无法逆转眼底

 

该来的还是会来

 

高度近视虽然可以通过屈光手术等方法进行屈光矫正,但这些方法无法逆转近视眼所带来的一系列眼底变化。

 

所以即使通过近视手术获得了清晰的视野,也不能毫无节制的过度用眼,脆弱的眼底问题依然伴随着你的双眼。

 

这里建议近视的小伙伴或做过近视手术的小伙伴们,日常要注意用眼时间,避免眼疲劳,尽量不要在昏暗的环境中用眼,预防近视度数的加深预防眼底病。

 

最关键的还是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哦

 

高度近视患者这些不要做

 

尽量避免的运动项目:比如羽毛球、网球、足球、篮球等;不宜做头部朝下的动作,如瑜伽倒立、跳水等

 

尽量避免搬运重物;

 

尽量避免选择激烈震荡及颠簸的交通工具或娱乐项目,如过山车、滑翔跳伞等。

 

这些因素也能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除了高度近视会引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之外,下面这些因素也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年龄:年纪越大,器官老化功能减退,容易患病

 

做过白内障手术:有过手术史的人,往往会有视网膜的损伤,更容易患此病

 

无晶状体:此类人群多为白内障手术摘除晶状体、外伤等原因造成,破坏了正常的眼部结构,因此容易患病

 

人工晶状体眼:此类人同无晶状体的人类似

 

因此,有近视眼或做过眼部手术的人,需要每年到医院检查眼底情况,并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眼疲劳,长时间用眼需要休息(可远眺、闭目养神等)。


眼科科普

更多 +

汇聚全面眼科知识,涵盖婴幼儿视力呵护、青少年近视防控,以及中老年人视疲劳、干眼、白内障、青光眼等常见眼疾应对。覆盖全年龄段、全眼科病种,贯穿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助力大众成为自身眼健康管理的主人,尽享明亮视界。

预约挂号

提交预约

预约成功

您已成功预约康晶金眼科门诊陈庆明医生号源,就诊时间:2025-06-03上午09:00-12:30,就诊编码:0000156206。请于就诊日携带身份证和医保卡于导诊台报到。

查看预约信息 返回首页

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结果

支付成功

查看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