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
更令人吃惊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手机屏幕都会悄无声息地伤害你的眼睛,也并不是越贵越大牌的手机屏幕就不伤眼。 要想知道你用的屏幕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瞎眼屏”,一起来看看—— 现阶段手机屏幕主要分为OLED(占大多数)和LCD(只有小部分)两种材质。 OLED:主要应用在中高端手机上,优点在于屏幕显示色彩细腻,色域更广,屏幕更容易做薄。缺点是OLED相对容易烧屏、且大部分采用PWM调光,低频易伤眼。 LCD:主要在千元机和平板上见的较多,优点在于技术成熟,DC调光无频闪,更加护眼,缺点是显示效果不如OLED,且不易弯折。 由于LCD技术和OLED技术本身在显示性能方面的差异,迫使OLED逐渐取代了LCD材质。同时,OLED屏幕在设计上更灵活,能够实现曲面屏、折叠屏等创新设计。 而OLED屏幕又分为高频调光和低频调光。高频调光频率较高,相对来说不会那么伤眼。 一些注重用户眼睛健康的手机厂商会在手机低亮度的时候采用高频PWN调光,或者有“类DC调光”的设置选项,尽量让你的眼睛舒适一些。 所以这里划下重点:LCD屏幕更加护眼,高频调光的OLED屏也相对不伤眼。 “瞎眼屏”指的就是采用低频PWM调光技术的OLED屏幕! 可以看到,PWM调光频闪更厉害。 这种屏幕因为其自发光的特性,通过快速开关屏幕的背光来调整亮度,虽然肉眼通常察觉不到这种闪烁,但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导致眼睛疲劳、头疼等不适感,特别是在较暗的环境中使用时更为明显。 像高端的苹果手机,也是从第12代开始,就全线使用低频调光的OLED“瞎眼屏”,这使得很多干眼症患者、对频闪很敏感的用户成为了LCD屏手机的信徒,虽然都已经2025年了,还在坚持用苹果7代、8代、11代等老旧机型,甚至有“LCD永不为奴”的宣誓。 可能这有点矫枉过正,不过,选择屏幕时如果我们参考以下四点,可以帮助我们尽量减少对眼睛的伤害和负担: ► 选择更大、分辨率更高的屏幕 ► 选择具有蓝光过滤技术的屏幕 ► 选择不频闪的屏幕或开启“无频闪护眼模式”,避免眼睛疲劳和不适
►屏幕应允许用户调节亮度和对比度,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光线条件,减少眼睛的压力。可以选择具有自动亮度调节功能的屏幕。
当然,良好的用眼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 ► 定时休息:对儿童青少年来说,连续使用屏幕最好不超过20分钟,就应远眺一次 ►控制距离:在保证能够看清楚的情况下,距离屏幕是越远越好 ►环境照明:避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使用屏幕,以减少眼睛疲劳。在使用屏幕的时候,要打开房间环境照明光。 既然控制不住玩手机的手,那就尽量科学地耍,把对眼睛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