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0至4岁的婴幼儿处于视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婴幼儿进行视功能评估,早期发现眼部疾患引起的视功能损伤很重要。然而,此年龄段婴幼儿难以配合传统的眼部检查,其视功能损伤容易被忽视或漏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1 那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团队联合全球多家机构协同攻关,研发了婴幼儿视功能损伤手机智能筛查系统,家长使用智能手机即可为孩子检测16种常见致盲眼病。相关成果于1月26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 研发团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婴幼儿一些异常注视行为模式与视功能损伤高度相关。据此,研发团队前瞻性采集来自3652名婴幼儿的注视行为大数据,构建人工智能模型,实现了对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青光眼等16种婴幼儿常见致盲眼病引起视功能损伤的早期检测,平均筛查准确率超85%! 该研究牵头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介绍,该系统通过在手机上播放一段3分钟的动画视频吸引婴幼儿保持注视,可以实现对婴幼儿注视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实时捕捉。随后,该系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分析出婴幼儿视功能损伤和相关眼病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儿童常见眼病值得我们去重视呢?
儿童常见眼病
6岁前,是孩子视力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很多儿童发育过程中视力问题的最佳治疗期。这个时期有不少隐藏着的眼病会“偷偷”的出现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中,它在和你“藏猫猫”,就看你能不能发现。
1 倒睫 2-6岁的小孩子是倒睫的高发人群,倒睫就是眼睑缘内卷,睫毛倒向眼球表面。倒睫会让眼睛有异物感、刺痛,畏光流泪、磨花角膜、损伤角膜上皮,导致角膜炎及继发感染、甚至发展至角膜溃疡,因此影响视力。 爸妈们要特别留意一个症状——孩子有没有爱揉眼睛。家长可以等到孩子晚上睡着后凑近观察下,如果小孩的睫毛贴在眼球上,则可能是长了倒睫毛。 发现孩子倒睫后,医生要先检查看看角膜有没有磨伤,如果倒睫较轻,对角膜损伤不厉害,就可以暂时先观察;但如果已经磨伤角膜,引起角膜上皮的缺损,甚至出现角膜炎症的话,很可能就会影响视力了,要及早手术。 倒睫手术是通过缝线牵拉,将眼睑向外拉来矫正内翻,在眼科是个小手术,对小孩子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家长不用太担心。
2 近视 近视,指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病理状态。 近视的典型症状是远视力下降。其主要表现包括: (1)远视力下降,近视初期常有远视力波动; (2)注视远处物体时不自觉地眯眼、歪头; (3)部分近视未矫正者可出现视疲劳症状。 科学诊疗与矫治 佩戴框架眼镜是矫正屈光不正的首选方法,建议家长到医疗机构遵照医生或验光师的要求给孩子选择合适度数的眼镜,并遵医嘱戴镜。近视儿童青少年,在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或者佩戴角膜塑形镜(OK镜)减缓近视进展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医嘱进行。
3 散光 散光也是婴幼儿时期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疾,是由于眼角膜或晶状体异常,导致影像不能准确聚焦到眼底,造成影像模糊虚化。 与近视、弱视一样,散光的小朋友也都会有一些“异常”的表现。 (1)习惯性眯眼:宝宝看近处的物体是总是眯起眼睛,或者说看不清,看远处反而更清楚,但长时间看远处会头晕头痛。 (2)总是凑近看:看电视或玩电子产品时,总是说看不清,要凑近去看。 (3)频繁眨眼:由于散光看到的影像是模糊的、有重影,为了看清楚,宝宝会不由自主的歪头或者眨眼睛。 (4)容易视疲劳:看书或看电视时间长一点就会说头疼,眼睛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