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健康科普是眼科疾病的首选良药
科普知识源自专业的积累
微信ID:yanguanjia001
“近视克星”“治愈近视”“摘镜首选”……诸如此类天花乱坠的宣传,却抓住了一部分不想让孩子戴眼镜的家长的心。
觉得戴眼镜不好看,会让眼睛变凸,孩子戴了眼镜就再也摘不下来,越有这种想法的家长,越容易掉进打着“近视康复”旗号的不良机构的大坑。
Part 1
短暂提升后,视力断崖式下跌
广州金眼科近日遇到一名家长,之前带着八岁的孩子在学校附近的视力康复训练机构做所谓的“近视治疗”。
孩子在上学期就出现了眯着眼睛凑近看书的近视征兆,也跟家长说了看不清黑板的情况。
怀揣着治好孩子近视的愿望,这位家长毫不手软地办了三个疗程的按摩理疗卡,花费上万。
第一个疗程,孩子反映效果明显,觉得看东西比以前更清晰了,家长觉得这个方法,是选对了啊,近视真的能治好!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开始觉得不对劲,为什么看黑板越来越模糊,看书越来越费劲?
在身边亲友的建议下,家长带着孩子来到眼科门诊复查,结果发现孩子的裸眼视力只有4.5,散瞳后的近视度数也有300度。
家长悔不当初:问题出在哪儿?!
央视也曾披露类似的近视康复骗局。
Part 2
所谓近视治疗,逆转不了眼轴的增长
第一个疗程家长发现效果显著,这个其实是这些视力治疗机构缔造出来的一种短暂又美好的假象。
一开始孩子裸眼视力处于近视临界值的状态,每次25~30分钟的按摩,眼球会持续接受轴向的压迫力量,能够“压平”角膜,也就会产生类似角膜塑形镜的作用,因而能够改善近视。
另外,轴向按压还会让眼球水平径增加,晶状体会变得“扁”一些;再加上按摩还能改善血液循环,所以它确实能够有效提升裸眼视力。
按摩理疗治标不治本。
但是眼球毕竟是有弹性的,靠着这种短期的按压是不足以对抗眼轴增长的,一旦停止按摩,眼球的形态就会恢复过来,近视也会出现反弹。
所以说这种方法对短期内提高裸眼视力是有用的,但对近视防控和控制眼轴来说,作用不大。
宝爸宝妈们应清楚,视力不是评价近视度的标准,眼轴才是,不能单纯依靠这些方法来进行近视防控,一定要定期监测眼轴。
当发现眼轴增长速度快的时候,需要及时调整方案,切不可认为孩子视力维持得不错就放松警惕。
局部理疗类的方法,经常出现短时间内效果不错,但之后孩子的视力可能会突然断崖式下跌,错过科学干预的最佳时期,让家长后悔不迭。
Part 3
学会识别收割焦虑的种种套路
这些近视治疗机构往往利用家长对孩子近视的焦虑以及在专业知识上的盲点,设置重重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在这里,小管家也介绍几种常见的套路,帮助家人们一一甄别。
1. 夸大其词
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明确,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在广告宣传中不得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误导消费者。
近年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加大了打击力度。但近视防控市场领域的虚假宣传现象仍大量存在。
看到类似“摘掉眼镜不是梦”“近视杀手”“已帮助10万+散光近视患者恢复”“治疗散光近视神器一贴看清”的宣传,别犹豫,直接黑名单。
2. 强行高大上
不少机构对产品进行“高大上”的包装,如宣称中科院团队研发、根据“贝茨原理”研发、“十四五”全国重点规划课题、与知名专家合作等。但事实上,很多概念似是而非,合作性质也存疑。
切记,没有足够循证医学证据的概念,都是在耍流氓。凡事多查资料,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如果真这么神,还不得得诺贝尔奖?
3. 全套洗脑话术
为了让家长持续投入,购买疗程,这些不良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推销时往往会用“金眼银牙,护眼就是花钱”“孩子的眼睛是大事,不能省”等说法,给家长“洗脑”。
到最后家长发现,视力和金钱两失。
小结
目前具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眼科学界盖章认证的近视防控手段,只有以下几个:
角膜塑形镜(OK镜)
低浓度阿托品
周边离焦镜片/软镜/硬镜
这些解决方案也只能在医疗机构进行,让专业的人做专业哒事儿,别着了不良机构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