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话题,河南郑州“1岁婴儿近视600度”的新闻,占领了热搜前二,话题阅读量超2.6亿,引起网友们广泛讨论。
河南郑州一位慕女士,在儿子1岁时候做了视力检查,结果是孩子近视600度。
医生判断,由于夫妻双人都近视600度左右,所以孩子携带有高度近视基因,并携带病理性近视基因。
慕女士伤心表示,孩子1岁就要佩戴眼镜控制纠正视力,还要采取一系列严格防控措施,双管齐下,不然最坏的结果就是失明了。
高度近视是怎样遗传?高度近视能治疗吗?敲黑板!眼健康管家带你上课~
01
父母近视,容易遗传给孩子?
事实是...
据统计,我国近视人数占全国总人口一半多,7亿国民是属于近视人群,近视发病率为60%,整体处于高发、低龄、进展快的趋势。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正确了解眼健康,尤其是近视及其预防控制,共筑‘睛’彩大健康”。
事实上,近视的确受到遗传基因影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近视都会遗传的。
医学研究表明,近视遗传的概率主要取决于父母近视的情况,只有携带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基因的父母会产生遗传。
假性近视(用眼过度而引起,可恢复)
低度近视(<300度)
中度近视(300~600度)
高度近视(>600度)
超高度近视(≥1000度以上)
高度近视在隐形常染色体上,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生物课可知:隐形基因需要两个隐形基因配对在一起才会显著。
打个比方,比如父母都不是近视,但是携带高度近视基因,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使得孩子具备了两个近视基因,故而孩子也会高度近视。
特别是,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戴眼镜的,则孩子有90%机会是高度近视者。
不过许多眼科专家也强调,虽然在高度近视上,遗传因素会起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近视是后天影响的单纯性近视。
主要是后天环境因素和生活的不良用眼引起,相比病理性近视,其遗传风险小。
近视的遗传因素比较复杂,并没有网络新闻说的那么严重,仅有小部分人是近视基因携带者,大多数人的近视都是由于后天环境和不正确的用眼习惯引发的。
如果从各个环节消除这些不利因素,近视是可预防、可控制的。
02
积极参与近视防控
才能保护眼视力
一、佩戴适合眼镜
屈光不正者,需配镜以提高视力,一般遵循原则:以最低度数而达最好的视力处方配镜。
高度近视患者不能全部矫正的,必要时可按检查所得减去1/3,使其适宜于读书写字。
二、 手术矫正(屈光手术)
对于高度近视者,戴眼镜矫正看东西觉得比正常物品缩小,而且高度近视的眼镜会比较厚重对生活工作还是存在阻碍影响,可能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手术了。
通过手术摘掉框架眼镜,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①. 18岁以上;
②. 近视度数稳定;
③. 眼部、全身条件适宜(需做检查报告表明)。
满足基本的手术条件后,我们再来考虑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手术。
很多人去门诊医院咨询或者看到近视手术(屈光手术)广告时,会被各种天花乱坠的手术名称绕晕——
屈光手术,广义来说可以分为两大大类:
⊙ 第一类,角膜激光手术
利用准分子激光使角膜消融气化。或者利用飞秒激光,在角膜上制作出一个如同眼镜一般的凸透镜再将透镜取出来调整屈光的手术。
简单来说,就是用激光在角膜上制作出一副眼镜。
目前流行的角膜激光手术:
【第一种】LASIK手术、半飞秒。利用准分子激光制造“凹透镜”的一种手术。
✔优点:价格便宜,治疗方法较保守,风险性较低。
✘缺点:术后恢复时间长,术后不建议做剧烈运动如蹦极滑伞。
【第二种】全飞秒。手术过程微创无痛,不需要制作角膜瓣,在角膜基质层切削。
全飞秒和半飞秒最大的差别是手术过程——半飞秒是飞秒制瓣准分子切削,全飞秒则是全程只用飞秒激光。
✔优点:术后视力稳定性强,恢复时间短。
✘缺点:价格较贵,对手术操作要求高。
⊙ 第二类,晶体植入手术
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包括两种:
一种是保留自身原有晶状体,然后在眼睛后房植入一片晶体,从而可以矫正近视和散光,例如ICL晶体植入手术。
另外一种,就是把眼睛的原来的晶体置换,换成人工晶体。
03
高度近视会遗传
做好3点重点
我国青少年高度近视发病率达到40%,并且逐年增加,因此提高对眼健康的重视迫在眉睫,早发现,早预防。
下面给大家介绍3个重点,防控近视!
未成年人群体要加强户外活动预防近视,树立正确健康用眼意识。
《2021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趋势报告》显示,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累计应达到2小时以上。
积极培养阅读和书写良好习惯,做到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胸口离桌一拳、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不在光线不充足环境下阅读写字。
成年人上班族注意眼疲劳。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盯着电脑工作,每45-50分钟休息10~15分钟,休息时以闭目休息为佳。
长时间高度专注工作,眼睛的瞬目动作会减少,容易造成干眼情况,增加眨眼动作,缓解眼干眼疲劳。
多吃蔬菜水果食物,注重维生素A和维生素B1的摄入,做眼保健操缓解眼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