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告了一批违法广告,其中赫然在首位是:
通报显示,某公司在上海多个小区、地铁站内发布产品广告,宣称“真性近视逆转......摘掉眼镜,逆转近视......”。
经过监督局检查发现,该公司未采用任何验光设备,仅通过视力表记录顾客视力,宣称通过眼周推拿按摩、视力提升眼操、逆转望远等服务即可达到逆转近视、摘掉眼镜的效果。
这类宣传广告早在10几年前就被通告过,比如河北某公司生产的某近视治疗仪广告就曾被通告“不科学地表示产品功效,利用患者的名义、形象作证明,误导消费者,严重违反了医疗器械广告的法律、法规规定。”
很多家长都被这种宣传的治疗效果吸引,但实际上真的有效吗?
不要轻信虚假广告
早在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表示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带有误导性的表述。
2022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园视力检测与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的通知,表示要严厉打击虚假违法营销宣传行为,再次强调: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从严查处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误导性表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进行营销宣传的行为,严厉打击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商业广告的行为。
眼科医生科普
人一旦出现近视,眼球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即使飞秒手术也是通过切削角膜组织,改变屈光力从而矫正近视,本质上并没有改变眼轴长度。
其次,虚假广告往往会利用家长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焦虑,宣传一些不实信息。
一些所谓的“科学研究”,可能存在样本量不足、实验条件不严格等问题,得出的结论也不可靠。
最后,近视目前主流的防控工具
年年监管通报,可几乎年年都有类似的宣称“近视能逆转”的产品出现,可以看出这个市场仍存在需求,青少年近视防控一直是家长“心头石”,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科普非常重要。
新一代家长应该更拥有一双“慧眼”,近视不能治愈,但可以预防和控制。采取增加孩子户外活动和锻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培养良好用眼习惯等科学用眼方式,从小给孩子建立眼健康档案,定期带孩子进行眼科检查,早预防,早干预。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才能真正保护孩子的眼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