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心灵之窗。有80%~90%的外界信息依靠眼睛获得,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支柱,因此很多低视力和盲人会同时罹患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难治的眼病,究其发病原因并不在眼睛,而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导致。例如:糖尿病可以引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干眼等。
这是因为高血糖环境下,可引起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会累及结膜、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脉络膜等眼球各层结构。而发生这一现象与「血管」息息相关。
视网膜依靠血管系统进行新陈代谢
视网膜贴于眼球的后壁部,主要由色素上皮细胞、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网间细胞和Muller细胞等组成。这些细胞及其突起排列有序,由此可将视网膜自外向内分为10层。
外界的光线通过角膜进入眼睛后,经过一系列结构,会到达视网膜。视网膜再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到达视神经,最终传递给大脑,大脑经过复杂的处理和分析,就能形成我们看到的图像。
视网膜组织是体内“耗能”大户,每时每刻为让我们“看见、看清”,消耗大量的能量或营养物质传递信息。而为这些视网膜细胞提供能量或营养物质的是血管。
富含氧气、营养物质的动脉血沿着动脉血管,将氧气和营养物质带给细胞,这些物质被细胞消耗后,残余且没有可利用的物质便会被静脉血管带回心脏,从而完成一次眼部的血液循环。而视网膜就像煤气灶,需要血管为其输送营养物质完成新陈代谢。
血管疾病如何影响视力
视网膜血供由动脉和静脉系统构成,由于视网膜动脉为末梢动脉,是动脉的最后一级分支,直接连接着毛细血管。
眼动脉是颈内动脉从海绵窦出来后穿过硬膜鞘进入颅内的第一个分支。发出的眼动脉沿着视神经下外侧走行,向内横跨视神经(上面或下面)时发出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视网膜有两个血管网,都起源于眼动脉。视网膜动脉供应视网膜内部(inner),脉络膜血管网是供应视网膜外部(outer)和脉络膜的动脉连接。
当视网膜血管出现供血障碍时,很容易导致眼部组织缺血坏死。例如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如果抢救不及时(黄金抢救时间为90分钟以内),最终会导致不可逆的失明。
「三高」如何影响视力
当血压升高时,会引起严重的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的血管壁变厚,导致血管变窄,限制血液到达视网膜,使视网膜血液循环受阻,影响视网膜的功能,同时造成视神经的缺血,导致高血压性视神经病变。
高血脂患者血液脂质含量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样可引起视网膜缺血。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变得脆弱,容易渗漏出血,从而引起视网膜病变,导致视物模糊、黑影等,甚至失明。
随着血管病变的发展,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加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炎症因子等会释放,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这些新生血管较正常血管容易破裂出血,造成玻璃体出血,会严重影响视力。同时,由于新生血管会发生纤维化,在视网膜表面形成收缩性的纤维膜,纤维膜收缩会牵拉造成视网膜的牵拉,引起视网膜裂孔甚至视网膜脱离,对视力造成严重的影响。
此外,由于眼底缺血,可引起VEGF的大量分泌,导致虹膜新生血管房角关闭,进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损伤视神经,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失。
血管病变导致的眼病如何治疗
血管病变导致的眼病常见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神经病变等。
以黄金抢救时间为90分钟以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为例:
▼
药物治疗:
乙酰唑胺:口服,此药物的目的是通过恢复眼部的血液流通,降低眼压。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此药物的目的是通过扩张血管,改善眼部的血供情况。
手术治疗:
前房穿刺:目的是紧急降低患者眼压。患者眼部表面再进行麻醉后,用穿刺到从角膜缘刺入前房,放出防水。
玻璃体切割术:目的是恢复患者视力。通过切割玻璃体,从而达到祛除出血,清楚病原微生物的目的,为视网膜的复原做准备工作。
激光光凝手术:目的是有效减少毛细血管的渗漏。但此类手术仅适用于部分症状明显的患者。
预防血管疾病引起的眼病
1.建议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底。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或肾病、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的高危患者建议缩短至每半年一次眼科全面检查。早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控制三高,按时服用药物,将潜在危险因素控制在可控范围,避免眼病的发生。
3.规律生活,少抽烟、喝酒、熬夜等,强身健体,提高机体新陈代谢水平,避免如“眼中风”的疾病发生。
4.适度用眼,减少长时间过度用眼。谨记20-20-20法则即用眼20分钟,